close

她的店位於一條小巷內,三角窗的位置。

雖主要賣的是早餐,不過,她都會做完午餐時段才收攤,加減撿一些晚起的、兩餐併做一餐的客人。

她的服務態度不錯,環境打理得也用心,加上人手分工得宜,令出餐有效率,生意,是好得教鄰近同行又羨又妒的。

不久前,見她生意好,收入豐厚穩定,準備移民國外的房東特來探詢她將房子購下的意願。對方是好意的,提出的條件也是優惠的,然,乍聞下,她的反應卻是面帶難色,陷入掙扎。

照說貸上一筆款,將這房子徹底收歸己有,應是她專程到此開店所能得到的最好結果。來日,就算她累了,厭了,倦了,膩了,不想做了,這金店面也不愁無人願頂、擔心會租不出去。可是,在她內心,對於這門好事,卻了無迎接之意,獨存抗拒之念。


道理她都懂,但她有自己的顧慮。

她志不在此。
想當初開這家店,是為了親近她的兒子。

「親近」,其實是她給自己的一種說法。她與他素未謀面。所謂的親近,只是單向的,她對他的。所謂的親近,就是她能有機會看到他,同他攀談個幾句;不多不少,如此而已。

所謂的親近,是她一廂情願。她對他而言,就是個陌生人。

他今年十八歲,正是她當年懷上他的年紀。

高三,正是準備為考大學衝刺的時分。那年,將要畢業的前夕,她為愛獻身,留下後果,懵懵懂懂。好學校,她考上了;孩子,她生下了。

撇開那休學待產的一年不計,她的人生還是順利的,按計畫的。至於這段脫序,她決心要與之斷得乾乾淨淨、不留痕跡。

他離開她的身體後,她堅持不看他一眼。儘管目送母親懷抱他離開時,她的心中浮現一絲酸楚。就在那麼一秒間,她曾有所眷戀,旁人都看得出來。而他們沒能看出來的是:她連著若有所失了好久,直到進入大學。

孩子的父親與她一直來往到大一;過程中所發生的事,她全未對他隱瞞,他則樂得讓她全權處理。唯一的例外,是她騙他生出來的是個女嬰,她猜想這樣他也許會比較容易割捨。大一下,他們正式宣告分手。她沒有特別難過,也許是孩子的事讓兩人關係產生質變。她想他們後來看待彼此的感覺都是一樣:食之無味,棄之可惜。

學生時代,她又二度懷孕。記得那曾有的一秒鐘眷戀,記得那連續多月的若有所失,她沒有選擇再將孩子生下來。

略過這兩段小插曲,她的生活順遂一如既往,隨性自主,愜意快活。直到幾年前,經過多番嘗試,她發現自己完全失去了生育的能力;然後,緊接著,她失去了經營多年的婚姻。

不能生育,是這段關係告終的原因。不過,並不是她的丈夫離棄了她,是她離棄了他和自己。一度,他們說好不再為這個問題困擾,將相守於兩人世界以終;卻是她若有所失的心態,逼迫疲累不堪的他轉身而去。

若非這樣,母親不會告訴她孩子的下落。不會將這段陳年往事揭開來。

她不忍看她受折磨。

原來,將孩子送人後,母親與對方曾有聯絡。據說,是為了孩子健康的問題,他們需要明瞭生父、生母的相關情況。

儘管道出了一切,母親對她心生找尋孩子的念頭還是全力反對。

『妳可別這樣啊!』她苦口婆心地說。

『他現在過得好好的,父母都很疼他,又是正要學習衝刺的年紀,妳可不要為了自己任性的想法就去打擾他、妨礙他、害他。』

『無緣啦!妳跟這孩子。』每一次,母親的勸說總是這樣結尾。

她完全認同母親說的每一個字。可那每一夜的輾轉覆轍,使她知道自己斷不能就這樣呆在原地不動,什麼都不做。她會瘋的。

搬來這裡,她沒有多的意圖。母子團聚的畫面是她不敢奢望的,她也知道自己早就沒有這個資格。她還知道這個年紀的他,如若有一點個性遺傳到自己的話,看到她、知道這件事,肯定會在心裡過不去,心思都不能全放在學業上頭了。

她是他的母親,不能連這麼重要的一點都沒為他設想。

第一次見到他,是在店門剛開不久。他迎上來,簡潔地點餐後,便退幾步至人少處等待。人說母子連心,她只消瞥了一眼就認出他來。那副娃娃臉,輪廓遺傳自他的生父,是只有她才能看出的印記。取餐的時候,她又特別注意一下他制服上繡著的姓名;是的,這就是她朝思暮想的人。

到這裡方幾日便碰上他,她覺得是個好兆頭;這天前來光顧的客人竟也分外多。整個上午,她臉上微笑沒少過;然,只有她自己才知道:一切絕非為生意之故。

那個早晨,日光中,隔著餐枱,約當一點五公尺的距離,是她與他靠得最近的一次。此後,有一段時間,他還是時常出現,只是都有人同行,多半是一個同校的女學生;她猜那是他的女朋友。無論如何,他總是站在較遠處向外望,由她走過來代買。

首次相遇後,按計畫,她是定要找機會與他多攀談、多閒聊的。沒想到,這個機會未再出現,天不從人願。更糟糕的是,再一段時間後,他的身影索性整個消失了。

她為此陷入緊張。儘管他的父親、母親仍會在這一帶出現,使她有足夠理由確信他們並未搬家,可是,這反而加深她的憂慮。

這孩子是發生什麼意外了嗎?還是與父母不合鬧離家出走了?亦或是臨時決定出國留學之類的?她絞盡腦汁揣摩出千百種可能性,每一種都導向一種結果:她極可能再也見不到他。

白天,她望眼欲穿;夜晚,她寢食難安。好幾次,她甚至想衝到他家問個明白,卻只怕若有個沒在她料想中的萬一,搞砸了一切,她魯莽的行為只會將他推得離自己更遠。

她也想過搬走,徹底從這個漩渦中解脫出來。

想想她所揣摩出的千百種可能性:發生意外、離家出走、出國留學……..,每一種,都是許多孩子生命中真實經歷過的;每一種,也都是許多父母人生中必須承受的。她在這裡大驚小怪的舉措,其實,適巧反映出她不曾為人父母的真實身份。

當初,是她義無反顧地拋棄為人父母的資格,如今,她憑什麼上門去向這對代她行父母之責的人指手劃腳,垂詢打探?

他們有義務要應付她嗎?他有義務要面對她嗎?是她該承擔的難道要加諸他們嗎?

她對孩子消失的疑問終究得到抒解。

與他一同消失的女孩某日單獨出現。她試探性地向女孩表示好久不見,還對她今日隻身前來表示好奇,女孩的回應給了她全部答案。

『喔,我說了希望妳不要見怪。因為我男朋友他覺得這裡….或說一般早餐店賣的東西都太油膩、含熱量太高、不符合健康標準,他不愛吃,所以他才沒有再來。今天,是因為他早上請假,要晚一點才去學校,只有我一個人,我才過來買的。』

『偶而吃吃應該沒什麼關係吧!』女孩說完對她笑了笑。


她終於得到答案。

真相大白,原來如此。

揪結多時的擔心卸下;聽完這番清晰說明,她卻覺得另一股莫名的情緒上心。有一瞬間,世界變得萬般寂寥;黑暗中,世界彷彿徒存她孤單一人。


那日起,對於孩子的事,她決定讓一切順其自然。

她在等待;雖然,她覺得距離可能發生的最好結果已經越來越遠。


也是於隔天早上醒來,當攬鏡細照,她驚覺:頭上濃密的髮線深處,什麼時候開始,已滿佈白絲縷縷。
引用tw.myblog.yahoo.com/vive_movie/article
這篇文章我最喜歡就是"親近"這個詞彙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ynamicpack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